它源自QS世界大学排名亚洲第1,全球第11的高等学府,是中新合作的重大项目。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走进“第二个五年”,它发展如何对于推动渝新两地合作?又有哪些作为?
《重庆专访》对话新加坡国立大学重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属材料专家吕力,听他聊重庆、电池和研究院。
邴吉:吕教授,您好。我们知道明天您就要坐飞机回新加坡了,现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非常感谢。您现在主要是新加坡、重庆两边跑吗?
吕力:对。大概重庆待五六个月,然后有一半时间在新加坡。
邴吉:现在在重庆生活习惯吗?
吕力:还可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适合重庆的山水和吃喝,重庆的饮食文化。
邴吉:其实气候跟新加坡也蛮像的。
吕力:还是比新加坡热。新加坡的话大概就32度33度,然后没有冬天。
邴吉:家人来过重庆吗?
吕力:我夫人一直在这里。这样的话,我可以更安心一点。
邴吉:研究院应该是2020年4月份完成的落地手续,到现在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现在发展得如何?
吕力:我们已经成立了4个研究中心,是根据重庆、根据两江新区的需求来成立的,包括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智能传感和人工智能物流、先进物流以及金融和金融风险。目前,我的科研团队主要的着重点是放在固态电池上。我们现在用的电池,包括照相机、手机、电脑,电池里面用的是液态的一种电解液。这个液态电解液是有机的,在一定的温度下,再使用不正当,它可能会自燃或者会热失控。怎么能够避免这些热失控,避免这些自燃,就说要把这种液态的有机电解液,用一些不容易自燃或者不可能自燃的固态电解质来取代。目前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在搞,搞得比较火。
邴吉:生活中哪些地方涉及到这样的固态电池?
吕力:最简单的,可以把电脑的目前电池换成固态电池,这样的话,重量上可以减轻,但是它可以有同样的寿命,同样的容量,也就是同样的续航时间。比如说电动车或者是插电式车,整车的重量就会减少,整车重量减少以后,那么对能源的需求,也就是说你开车对能源需求量就会降低。
邴吉:纯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两大支柱,有人就会说,液态锂离子电池之后,全固态电池将会成为大家争相争夺之地。您刚才也说到,现在全世界很多的团队都在研究,您作为研究者,您的判断是什么?
吕力:我们在实验室已经做出来了。市场应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目前不能推广的主要原因就是太贵。从工业生产的角度来看,除非生产固态电池,它所需要的产业链,需要的那些设备,和目前生产液态电池的设备比较接近,这样的话,推广比较容易,而且它本身的造价投资就比较低。但是如果说它整个生产的技术环节完全不一样,这时候的话,整个生产链都要变化。我们也在想,就是说怎么样能够用现在生产电池的机器,用新的技术进行改造,用原有的一些产业链来生产将来的新型电池。
邴吉:这些成果对于完善两江新区乃至重庆相关的产业链条,您觉得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吕力: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只能在某一个特定地方做一定的贡献,但是作为一个产业链,你这个贡献的话,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做的主要的贡献是什么?把固态电池真正从一个实验室搬到一个中试,甚至搬到最后的应用。如果说能够成功的话,那么汽车的安全性,汽车电池的稳定性,汽车电池的寿命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长安汽车也是在两江的一个重要的产业支柱。我们可以和它紧密地合作,也就是说,我们提供出一个创新的概念,而长安汽车的话能够提供出他们的需求。
吕力认为,在这个过程中,今年年初签约入驻研究院的BLOCK71 Chongqing-国际科技产业中心,是一个重要依托。BLOCK71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孵化品牌,目的在于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促进创新创业社群发展。
吕力:科研人员关注的东西和BLOCK71还是有所区别的。科研人员的话,关注的我怎么样发现问题,我怎么样解决问题,怎么样创造一个新的有用的产品或者材料,但是我们对市场相对来说并不是很了解。我们只知道有这个需求,但是并不知道到底哪家有这个需求。BLOCK71是一个国际性的网络平台、产业平台、孵化平台,它就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真正需要的这些产业,需要的这些公司。BLOCK71,在不同的国家有10个点,比如在美国在日本和东南亚。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得到很多网络信息,得到很多支持。它不仅能够把国外的技术引进到国内,引进到重庆,而且能够把重庆的一些技术给推广到国际上去。
邴吉:关键技术之间还是要互联互通。
吕力:是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废料的回收,锂离子电池的回收。通过BLOCK71这里,国内很大的公司非常感兴趣,就准备把两边的技术结合起来,来投资,搞这么一个大的项目,甚至搞一个产业链。
吕力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开始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书。作为一名大学教授,他尤其看重,研究院在渝新两地人才培养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2021年11月,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人才交流培训通道启动。通道汇集了新加坡多所学校和培训机构,其中就有新加坡国立大学。
吕力:我们招收博士生,根据地方上的需求放在国大进行培养。他们的学习情况是这样的,1+2+1,也就是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一年,进修一些理论课,跟老师进行基本的科学研究。第二年第三年他们会到重研院来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能跟当地的公司和当地企业进行对接,搞一些创新和产业化的合作。最后的一年的话,他们回到国大进一步学习,包括撰写论文,有些实验结果把它拿到国大那边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等。整个四年当中,我们也是鼓励他们搞更多的创新课题,从创新的课题转化成真正的产业化。
邴吉:您如何看待科创和产业的关系?
吕力:科创可以解决产业上的一些基本需求和痛点。可以把产业的前端,也就是说它的前途给指出来。那么从产业链来讲,产业有产业的需求,产业可以把这些需求提供给科创,提供给研究院。那么研究院能够提早做一些准备,搞一些科创的研究,把科创结果的话再推到产业上去,所以这两个的话缺一不可。
邴吉:可以说产业是“出题”的人,科创是“做题”的人吗?
吕力:同时的话,科创可以自己创造一些题,然后把这一题解决掉。
邴吉:引导产业。
吕力:对,再推广到产业上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