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出口景气持续向好,东盟国家成为很多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东南亚中心执行主任胡捷指出,中国—东盟贸易总额从2013年的4436亿元增长至2023年逾6.4万亿元,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4%,叠加东盟自身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已成为世界第五、亚洲第三的经济体,均为中国企业积极探索东南亚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在创新跨境金融业务,为企业出海东盟提供跨境结算、融资、风险管理等支持。
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5月,东盟对中国出口的拉动达到1.6个百分点,贡献了中国出口累计增速的近六成,相比1~4月增长0.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动能。
根据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大华银行中国)发布的《大华银行企业展望调查报告2024(中国内地篇)》(以下简称“《报告》”),随着中国与东盟连续第四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供应链合作不断深化,45%受访中国企业表示将在未来三年内发展东盟业务,在众多海外市场中居首位。其中,马来西亚(48%)、印度尼西亚(42%)和泰国(35%)成为东盟国家中最受中国企业青睐的海外展业目的地。这也体现了中国企业着眼于兼具成本效益和产业特色的东盟国家,构建和升级区域产业链。
关于企业出海东盟的原因,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分析称:“一是我国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为企业布局东盟夯实了发展基础;二是东盟市场劳动力丰富,国家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增长空间、市场潜力较大,营商环境也在持续改善中,可以成为我国产业链全球优化布局、商品和品牌‘走出去’的重要市场;三是文化相似,地缘相近,华人占比较高,语言沟通障碍少,经贸联系成本相对较低。”
首都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银行”)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提到,当前,跨国公司持续扩大对东盟国家的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日前发布的报告,2023年,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绿地投资增加了37%,直接带动东道国生产能力、产出和就业的增长。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成为该地区吸引外资的重点行业。标普全球市场财智公司亚太首席经济学家拉吉夫认为,随着国内需求扩大及商品和服务出口形势改善,2024年东盟经济有望持续增长。
对于企业而言,东盟市场蕴藏着更多机遇。前述受访首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东盟国家近日陆续公布2023年度经济数据,主要经济体经济均实现稳步增长,显现出较强韧性和增长潜力。东盟区域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且拥有人口红利,并且东盟国家不断出台刺激经济政策,加强区域互联互通,提升经济一体化水平,积极挖掘对华合作机遇,有望迎来更多发展机遇。此外,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随着电子商务及在线媒体等领域的增长,东盟数字经济正在迅速发展壮大。医疗科技、教育科技、汽车等行业的在线交易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东盟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到2030年,东盟地区数字经济规模预计将增加至2万亿美元,这将提升东盟在全球经济中的活力和竞争力。
从出海企业的行业分布来看,邵科指出,中国企业对东盟的贸易受对外投资和产业布局影响,以工业中间品为主,包括电机、机械、钢铁及其制品、织物、塑料、车辆及零附件、有机化学品等。近年来,“新三样”相关产品贸易发展很快,中国消费品特别是食品饮料、消费电子、小家电也在逐步打开局面。从投资来看,中国企业在东盟涉及的行业广泛,最主要的是制造业,与贸易情况相关联,涵盖电子、纺织、化工、机械、金属加工、汽车等众多领域。同时,绿地投资持续发展,体现出产业集聚“抱团出海”的态势,对东道国产业、市场的拉动效应日益凸显。
华侨银行方面预计,中国内地对东南亚的投资将成为一个主要趋势。特别是在新经济和初创企业领域,如物流、电子商务、制造业和新能源汽车等,这些客户通常在香港已经拥有现有业务,并希望在东南亚扩大生产线。
近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参考借鉴好经验好做法 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工作的通知》,提出抓住RCEP投资规则进一步开放的机遇,支持RCEP区域内跨国公司在本地设立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鼓励本地企业在RCEP区域内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强链、固链、补链”布局。
银行跨境金融需“对症下药”
企业出海东盟,离不开金融机构全方位、全周期、全链条的保驾护航。
邵科指出,企业出海东盟需要的金融支持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支付结算服务,跨境贸易投资涉及跨境交易对手方、支付结算机构、物流企业等多个主体,支付结算服务需要跟踪控制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二是融资服务,包括通过票据贴现、信用证、保理、福费廷等方式支持进出口贸易,通过贷款、发债、股权融资等方式支持跨境投资、并购,通过库存融资、消费信贷、金融租赁等方式支持境外销售;三是汇率风险管理服务,跨境经贸活动面临多币种交易的汇率风险,亟须进行保值和对冲;四是现金管理服务,跨境经营企业在国内外均有资金留存和流动,需要跨境统一调配管理服务。
《报告》调研发现,41%受访企业希望能获得融资和补贴等相应资金支持。在中国企业逐渐从产品出海,投资出海转向生态出海的趋势下,37%受访企业表示希望能够对接大型企业,并作为核心企业供应链的一环借力出海。
对此,银行需要做些什么?邵科建议,银行需强化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全面覆盖企业跨境的各种资金支付结算需求,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换汇时效,优化汇率保值产品,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减少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加快探索境外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业务发展,支持境外商品消费。同时,可加强和当地金融业合作,并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拓展服务边界、提升服务质效。
大华银行中国批发银行部代理主管兼企业银行部主管及北京分行行长辛韬告诉记者,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有着多元需求,银行机构可提供跨境财资管理、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汇率及利率管理和企业数字银行等多项服务,助力中国企业优化运营成本,拓宽资金渠道,构建高效的区域供应链,把握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机遇。“我们推出的可持续挂钩银团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贸易融资、跨境资金池等创新产品,将助力更多企业和机构航向可持续之旅。”辛韬表示。
在金融服务方面,华侨银行方面表示,多年前,一些中国大型企业在东南亚就已经开展业务,日常经营需要大量资金,该行也为部分大型企业提供基本交易银行服务。未来,该行将升级内地业务系统,以与集团其他地区的系统相匹配,以更有效地协助具有实力的中国客户在东南亚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挖掘出海东盟机遇的同时,同样关注地缘政治风险,因此银行还需提供必要的合规和风险控制服务。“多变的全球化经济格局带来无限商机,但也因经济、政治的动荡而蕴藏风险。银行一方面可以助力企业在衡量业务的信用、市场、区域客户以及操作风险以外,强化对国别、流动性、系统等风险的把控,加快建立境内与境外的风险缓冲隔离机制,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海外市场风险,防止风险的跨境串联;另一方面,银行可以通过与国外银行广泛开展业务以及人员培训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对世界各地政治、经济、地缘和自然灾害风险的前瞻研判水平。”上述首都银行相关负责人指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